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什么才是适合的教育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6-04-20 15:40:28


从教育的目的和教学方式出发,中国和美国关于“教育有效性”的理解可能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对于当代中国而言,提高教育有效性的关键在于如何把价值观教育自然而然地融入教育的全部过程之中。

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统一的高考录取体制对基础教育的制约和影响,以及社会外部环境的变化,教育的过程正在逐步被异化为应付考试训练的过程。目前,这个过程正在向低龄化阶段发展。由于“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比拼心理,对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正在进入历史上最狂热焦躁的阶段。

越来越多的孩子从教育中不能享受到快乐,不快乐的时间一再提前。教育提供给人们的,除了一张张毕业证书外,越来越难以使人感受到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平和。反社会的行为越来越严重。政府也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下决心通过大学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来逐步扭转这一局面。

然而,当下的社会舆论环境、公众对于教育公平的简单理解和忧虑以及缺乏信任度的社会文化心理,都进一步强化了教育过程中对“选拔进程的负责度与选择结果的公正性”的非理性追求,进而加大了改革所面临的阻力并可能削弱改革的效果。

此外,正如储蓄不能直接转化为投资一样,学生所具有的扎实的基础知识如何转化为提供创新思想的源泉和支撑,也是中国教育界所面临的另一个严峻的挑战。

对于美国而言,“诱导性接生教育”固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另一方面的问题,即容易忽视对于基础知识的系统传授和扎实训练,由此导致美国学生普遍在数学和其他基础学科领域表现不佳。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界就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且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加以改善。

比如,众所周知的AP课程(大学先修课程)就是为了提高美国高中课程的严谨性而创造出来的新体系;

再比如,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已经影响到大学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迫使许多顶尖大学不得不提供短期强化课程对新生进行“补课”;

还比如,近年来美国联邦政府大力推广的STEM(SCIENCE,TECHNOLOGY, ENGINEER & MATH,即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课程体系,更是在国家层面上力求强化美国学生的理工科基础的重要举措,等等。

面对中国等其他国家的挑战,许多美国教育界的领导者忧心忡忡,呼吁美国应当建立一个更严格的教育体系来培养更多的熟练劳动者以增强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

于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当中国正在大规模从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模式转向美国教育模式的时候,美国教育界却似乎在通过统一课程标准等方式从相反的方向向中国式教育靠拢。

从根本上说,提高教育有效性的努力需要对教育的更大投入,更有自信,也更有耐心。教育固然应当为社会经济服务,但更重要的,教育要改善人心,实现教化。

也许,最终判定一个国家的教育是否有效的标准,并不在于建立了多少学校,盖了多少大楼和教室,入学率以及工程师的数量等等看得见的数据,甚至不在于培养出了多少国际学术界的领军人物。

而是在于,通过教育,这个国家的人民是不是变得更加文明、更加从容、更加友善,更加有道德等等看不见的感觉。无论对于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这才是更富于价值,更为根本因而也更为有效的教育。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02-8926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