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学大宋词赏析-六丑·蔷薇谢后作原文鉴赏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08-03 17:55:06


同学们在诗词的学习中必须要多进行积累,只有多积累才能够掌握到学习的技巧,学会对古诗词进行赏析。下面学大为大家提供的是学大宋词赏析-六丑·蔷薇谢后作原文鉴赏,希望大家了解。

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钗钿堕处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槅。

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静绕珍丛底、成叹息。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残英小、强簪巾帻。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这首词的大意是:正是换单衣尝新酒的时节,只恨客居异地,虚度无数光阴。祈求春天暂留片刻,但春天匆匆归去就像鸟儿飞离,一去没有踪迹。试问蔷薇花儿现在何处?原来是夜里的一场急风骤雨,埋葬了南楚这美丽的花儿。花瓣儿像美人的钗钿落地,散发着残留的香气,凌乱地点缀着桃花小路,轻轻地在杨柳街巷翻飞。这落花会被哪一个多情人所追惜呢?只有蜂儿蝶儿像媒人使者,不时地扣击着窗槅来传递情意。

东园里一片静寂,渐渐地草木繁盛茂密,绿阴幽暗青碧。静静地环绕着珍贵的蔷薇花的四周,不断地唉声叹气。蔷薇伸着长枝条,故意钩着行人的衣裳,好象牵着衣襟期待着倾诉话语,表现出无限的离情别意。拾一朵小小地残花,在头巾上勉强簪起。终究不象一朵鲜花戴在美人钗头上颤动、摇曳,向人俏媚地斜倚。飘零的花儿啊,切莫随着潮水逝去。恐怕那破碎的花儿,还写着寄托相思的字句,如果你随风而逝了,又怎么能得知相思情意。

这首词一开始词人就感叹虚度了光阴。上阕开头三句“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这又不是一般地感叹虚度了光阴,而是说辜负了大好春光,游宦在外没有心思欣赏春天的美景,让春光白白地过去了,因而感到惆怅,若有所失。这种感情是在词人的穿着改换了单衣之际,品尝新酒的时候产生的。穿着由厚重变成单薄,词人意识到原来季节已经变换了。词中的“试酒”,是品尝样酒的意思,古代夏历四月初酒库呈送样酒供人品尝。“试酒”也会带来春天的新鲜感受。词的下面说:“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词人知道春是不能久留的,他只求“暂留”,但春毫不理会词人的心情,如鸟儿飞过,了无痕迹。清朝人周济评论“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这十三个字时说,这十三个字千回百折,千锤百炼。我们仔细玩味,确实如此。“过翼”二字本来是指飞过的鸟,在词中周邦彦用“过翼”比喻春天的结束,恰切而又新鲜。大家知道,黄庭坚有首词叫《清平乐·春归何处》,就“春归何处”反复追问,富有情趣。而周邦彦在《六丑·蔷薇谢后作》里只用了“过翼”,把春天比作飞鸟这一个比喻,也很耐人寻味。春天既已匆匆归去,蔷薇花当然也凋谢了:“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这几句显然是从孟浩然的诗《春晓》变化来的,不同的是把花拟人化,比做楚宫里的倾城佳人。她到哪里去了?已被昨夜的风雨葬送了。下面继续从“楚宫倾国”展开想象:“钗钿堕处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蔷薇的花瓣好象佳人的钗钿,落在哪里就把香泽留在哪里。在长着桃树、柳树的小径上乱撒着、轻翻着,一片衰飒景象。 “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这落花会被哪一个多情的人所追惜呢?只有蜜蜂和蝴蝶时时叩打着窗(),以表达它们的惋惜和悲痛,并招呼词人去吊花。在“蜂媒蝶使”的句子里,词人用“媒”、“使”二字,是因为在蔷薇盛开的时候,蜜蜂和蝴蝶曾忙着在花丛中穿来穿去做媒做使;如今蔷薇花已凋零,它们便格外感到冷落。

到这里是词的上阕,写春天归去,蔷薇花落,是在试酒之际的想象;下面进入词的下阕,词人走进东园去凭吊落花。“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静绕珍丛底、成叹息。”这几句是写词人刚进东园时所见的总的印象。“东园岑寂”中的“岑寂”,不是说没有人到这里来,而是说花事谢了,原来万紫千红、蜂飞蝶舞的东园已是绿叶成荫,一片暗碧,所谓“渐蒙笼暗碧”。于是词人只能静静地绕着无花的蔷薇,叹息着春的过去,“静绕珍丛底、成叹息”。人既惜花,花亦惜人,你看:“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蔷薇长长的枝条仿佛故意要惹动词人的愁绪,钩住衣服等待词人说些什么,那无限的别情真是难以言状。“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这三句是全词的警策。唐代诗人储光羲的《蔷薇歌》里有一句“低边绿刺已牵衣”,周邦彦加以发展,蔷薇之有情不仅表现在“牵衣”上,更表现在“待话”上。仅仅“牵衣”,钩住衣服,不过是扣住蔷薇带刺的特点来写,而“待话”,等待说话,则进一步把蔷薇的神情写了出来。这时词人瞥见枝头上还有一朵小小的残花,就摘下来插在自己的头巾上:“残英小、强簪巾帻。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这是一朵迟开的蔷薇,它没赶上好时候,是那么憔悴弱小,只能勉强戴在头巾上,好象戴也戴不住似的。“终不似”的“终”字,在这里不是“终究”的意思,不是说小花终究比不上大花美,而是“虽然”或者“纵使”的意思,是说小小的残英虽然不如美人钗头上的大花那么颤袅多姿,但它也还是依依多情地“向人欹侧”着。“向人欹侧”不是形容大花,大花已有“颤袅”二字去形容,无须再多用一个意义相近的“欹侧”。“欹侧”二字是属于小小的残英的。揣摩这首词的感情,我们体会到,词人看到那小小的残英无限爱惜,觉得它虽不象美人钗头上的大花,但也别有一种亲近感。这样讲,词人的感情前后是一致的。

词的最后翻出一层新的意思:“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词人看见有的落花飘到水中,便记起红叶题诗的故事。这落英上会不会也有寄托相思的诗句呢?真怕它们被潮水漂走,那样的话,花上记载的那些表达相思的字句就没有人能见到了。我们知道,红叶题诗的故事是个典故,大意是说唐朝有个叫卢渥的舍人在科考那年,偶尔经过皇宫的沟渠时,看见一片红叶顺水漂出,他叫仆人拿来红叶,发现红叶上有一首绝句。诗中写到:“水流何太急,深宫竟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后来知道那是一位寂寞的宫女写的,并且传说发现红叶的卢渥最终和那位宫女还成了婚。周邦彦看到蔷薇的红花落到水中,想起了红叶题诗的故事,便引用了这个典故,赋予蔷薇花传情使者的浪漫色彩。

这就是整首词的大概意思。对于词的评论,有人说过,是周邦彦自叹年老宦游在外,他借花起兴表达情绪。词中的花,虽然点明指的是蔷薇,但实际说的也是自己,奇情四溢,耐人寻味。很多人说这首词是周邦彦在晚年的时候创作的,想必是因为词中有一种迟暮之感。虽然这种说法不能断定,但是大家不妨作这样的设想。词中所写的残英,那尚未盛开就已败落的小花,寄寓着词人自己的身世之感。周邦彦少年落魄不羁,后来因为向神宗进献一万多字的大赋被命为太学正,但是没有什么政绩作为;虽然一生做官多年,但长期宦游南北地方,郁郁不得志。从周邦彦残存的诗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人。但他正象那残英一样,还没来得及盛开就凋谢了,他的抱负也许还没有机会让人知道呢!词的内容虽然是惜花,难道不也是在为自己以及和自己命运相同的一些文人惋惜吗?对命运,对身世的叹惋,我们从词中很容易品味出来。

同学们在诗词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是必要的,上文学大为大家提供的是学大宋词赏析-六丑·蔷薇谢后作原文鉴赏,希望大家了解。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