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课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课件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05-19 19:08:03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高一生物学习的难点知识,针对这个难点知识的学习,我们学大教育专家为同学们带来了,高一生物课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课件整理。希望你在学习生物的时候,好好利用我们带来的课件。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生物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2)新课标(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章第一节。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细胞学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等知识基础上进行。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并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了细胞学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内容在知识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减数分裂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特征和数目变化是本节课的重点;
而同源染色体的概念以及同源染色体移向两极的随机性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同源染色体的基本概念;
②理解和掌握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特征,特别是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等方面的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讨论、巩固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并赞美生命的奇妙。
三、学情分析:
1.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采用“启发与探究”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即:目标→观察→思考→总结→应用,根据教学目标设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通过归纳和总结来解决问题并形成知识体系。然后加以应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尽量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2.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能力:
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对于细胞中微观世界的物质变化缺乏感性认识,仍难以理解,较难抓住本质。大部分学生表现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学会”但“会学”的同学不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逻辑推理和整体把握两个方面存在障碍,对问题探讨停留于表象认识,难于抓住事物的本质。所以我采取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科学性和课堂内容容量。
3.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心理:
学生毕竟有着基础和其它方面,如空间想象及思维能力、兴趣、动机、毅力、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因此要针对不同情况来进行教学。从疑问的设置,到问题的回答要适合不同层次的同学;从基础知识的掌握,再到能力的培养,包括探索创新能力,学习兴趣等,教师要对不同层次同学进行相应点拨。
4.学法分析:
通过指导学生对多媒体动画中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变化行为的观察,促成学生知识的迁移,使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落实教学目标的目的;通过解题过程的辅导,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减数分裂概念和精子形成过程;第二课时学习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意义,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异同点比较。这里主要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自制教具;学案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问〗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和繁衍的基本保证,我们已经学过有丝分裂的有关知识,有丝分裂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结果怎样? (温旧学新)
(播放有丝分裂flash课件)
学生讨论,师总结:有丝分裂重要的特点是遗传物质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复制一次,分裂一次)。分裂的结果是产生两个子细胞,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细胞一样。
〖问〗:我们知道进行有性生殖的多细胞生物体都是由一个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的,有性生殖的生物在性成熟后都要产生精子和卵细胞,若精子和卵细胞按有丝分裂方式产生的话,会有怎样的结果?(引导学生以人为例进行分析)
学生讨论回答后,ppt展示如下结果:
父亲(46) ↓ 母亲(46) 受精卵(92)
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 ↓
精子(46) 卵细胞(46) 子女(92)
〖总结提问〗:这样,染色体数目会逐代加倍,这不利于物种稳定。人和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都存在同样的问题。实际上,我们父母的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我们自己也是46条染色体,那么,生物体是如何保证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呢?
(通过设问,引起同学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强烈求知欲,使学生产生急需探究心理,学习动机由潜伏期迅速自然进入活跃状态。)
学生讨论,ppt展示答案:
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必须减少一半;
〖启发学生〗:那么,细胞以怎样的方式使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学生讨论,师归纳: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许多科学家相继观察到,无论动物或植物的生殖细胞在形成过程中,染色体数目都要减少一半,并将这个过程命名为“减数分裂”。
【引入课题】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二、新授:动画演示,共同探究
指导学生预习:请大家阅读课本P16内容,思考:哺乳动物精子在什么器官中形成、能形成精子细胞是什么细胞?该细胞有何特点?
学生看书后回答:雄性哺乳动物精子在睾丸中形成,形成精子的原始生殖细胞叫做精原细胞,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精子。
ppt展示减数分裂概念,减数分裂的要点。
(先整体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
(以精子的形成为例,动画演示减数分裂全过程。同时说明:为学习方便,也为了后面能说明染色体分离的随机性,细胞中的染色体以4条表示。)
〖问〗:大家看完了减数分裂的全过程,与有丝分裂比较一下,我们观察到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的行为有什么明显的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有染色体配对的情况。
师提示:配对的染色体都是同源染色体。
三、动手体验,合作交流(视进度而定)
布置学生用自制的染色体模型在黑板上模拟减数分裂全过程,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即动脑又动手以突破教学难点)
四、教学后记
通过识别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图像,培养识图和判断能力;通过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和行为变化规律,培养分析和判断能力;通过动手用自制的染色体模型在黑板上模拟减数分裂全过程,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抓住特点,懂得道理,记住过程,不但学得有趣,掌握也牢固。对比较难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内容,要认真剖析、深入对比。如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象的区别,运用图形、曲线进行DNA、染色体变化分析,加深记忆和理解,效果会更好。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能否引导学生进入一种好的学习情境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讲授减数分裂这部分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把复杂的问题具体化,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给学生创设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高一生物课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课件整理,就是上面文章中为同学们带来的知识点了。希望你按照我们总结的课件学习生物难点知识。
热门资讯

-
高中英语重点短语600例,史上最全,必须收藏!
2021-12-09 -
关于做好2019年陕西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
2018-11-08 -
期中后,聪明的爸妈这样对待孩子的成绩!
2018-11-08 -
孩子出不出色,与母亲的性格关系太大了!(建议永久收藏)
2018-11-08 -
初二学生数学成绩下滑厉害怎么应对
2018-11-07 -
艺考丨陕西省2019高考美术类专业课统考考试纲要公布!
2018-11-06 -
院校深度 | 我国的“航空六校”
2018-11-05 -
2018年西安交通大学自主选拔笔试答卷参考
2018-11-04 -
特级数学老师提醒:孩子没有这项能力,永远学不好数学!
2018-11-01
热门问题
-
青岛高二学生去学大教育补习怎么样?
2021-09-03 -
秦皇岛高二学生英语差如何能进步?
2021-09-03 -
乌海初三化学成绩差有必要补习吗?
2021-08-13 -
兰州初中生报假期班有什么效果?
2021-06-25 -
深圳学大教育辅导班的费用贵吗?
2021-06-25 -
太原高中生从几个方面选择托管班?
2021-06-18 -
中小学辅导机构哪家比较好?
2021-06-18 -
小升初数学学习技巧有哪些?
202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