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中学生古诗文过山农家阅读及答案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04-23 17:23:14


过山农家是初三语文学习的一首经典诗词,很多同学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不知道如何记忆诗词的难点知识。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学大教育专家为同学们带来了,中学生古诗文过山农家阅读及答案,希望你好好记忆。

板桥人渡泉声, 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 却喜晒谷天晴。

注:嗔(chēn):嫌怨。

一:

1.三、四句中写了山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劳动场面。

2.作者在这首诗中,写出了山村环境怎样的美?请你作简要赏析。

3.请比较分析一二句中的“泉声”和“鸡鸣”的作用。(3分)

4.三四句刻画了一位怎样的山农形象?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分析。(3分)

5.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4分)

参考答案:

1.焙茶;晒谷

2.示例一:“泉声”的“声”字,写活了泉水,反衬出山间的幽静。短短一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仿佛分享到作者步入幽境时那种心旷神怡之情。写出了山村自然环境的清幽之美。

示例二:“鸡鸣”的“鸣”字,透出了山村农家特有的悠然宁静,把一个远离尘嚣、全家都在劳作中的山农家特有的气氛传达出来了。写出了山村生活环境的宁静、闲适的美。

示例三:三、四两句从山农请客人不要责怪被烟熏的口吻中,反映了山农的爽直性格和劳动者的本色。用“却喜”二字写出了劳动所带来的喜悦。写出了劳动之美、民风的淳朴之美。(言之成理,意对即可)

3.“泉声”和“鸡鸣”都是声音,以声衬静,反衬了环境的幽静。(1分) “泉声”突出了山间(自然)的幽静,而“鸡鸣”则充满了世间情味和日常生活气息。(2分)

4.刻画了一位爽直、淳朴、勤劳的山农形象。(1分) “莫嗔”句是山农陪诗人看焙茶时说的致歉语,“却喜”句写山农为天晴而欣喜,流露出劳动者的本色。(2分)

5.按诗人走访的顺序来写。(1分)先写山行途中的景色,再写刚到农家时的情景,最后写山农陪诗人看焙茶和晒谷。(3分)(如答“先写环境,后写人事”,言之成理也可。)

二: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2分)

【答案】伴着淙淙的泉水,走过板桥;鸡鸣声声,太阳高高地照在山农家的茅檐上。

2.后两句诗中的“莫嗔”“却喜”,反映出山农怎样的心情?(2分)

【答案】“莫嗔”写出了山农劝说客人不要嫌怨焙茶烟雾熏蒸的歉意之情;“却喜”写出了山农看到天晴,想到可以晒谷的欣喜之情。

(3)标题的含意是拜访山农,诗中无一“山”字,而“山”却在其中,你从哪个地方能看出“山”的意境?请做简要赏析。

(4)三、四两句是以山农的口吻写的,你认为哪些词语传达了山农的什么性格和感情?(3分)

参考答案:

(3)第一句,是通过“板桥”、“泉声”表现了“山”:既有板桥,下必有溪;溪流有声,其为山溪无疑。

(4)“莫嗔”、“却喜”二字反映了山农的豪爽性格,体现了淳朴的本色。“莫嗔”,即忙不迭地招呼客人不要因焙制山茶有柴烟见怪;同时与“却喜”相对,表现了山农在丰收以后赶晴天晒粮食的喜悦之情。

在上面文章中,我们学大教育专家已经为同学们带来了,中学生古诗文过山农家阅读及答案知识整理。希望你在学习中好好做我们的习题。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02-8926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