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大古诗文-赠梁浦秀才斑竹拄杖原文赏析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03-10 18:55:36
进入高中语文学习后,我们会学习到很多经典诗词。我最喜欢的一首诗词是高三语文学习的赠梁浦秀才斑竹拄杖。在这里呢,我们学大教育专家为同学们带来了,学大古诗文-赠梁浦秀才斑竹拄杖原文赏析。
《赠梁浦秀才斑竹拄杖》中的梁浦秀才,生平不详,可能就是诗人的朋友。我们知道,贾岛诗歌多写身边之事,或描绘自然风景,表现出平淡的风格。但恰恰是在这平淡中写出隽永的意味,令人回味无穷。贾岛的《赠梁浦秀才斑竹拄杖》以一枝斑竹赠给友人作手杖,以小见大,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真挚的情感。全诗如下:
拣得林中最细枝,结根石上长身迟。
莫嫌滴沥红斑少,恰是湘妃泪尽时。
诗的前两句写斑竹拄杖之由来。诗人写道:“拣得林中最细枝,结根石上长身迟。”意思是说,诗人在竹林中精心的选择了一根最细长的竹子做拄杖。“拣得林中”出语平淡,但却反映了诗人找遍竹林的过程。其中“林中”可以看出诗人为了给朋友留下纪念之物,走遍了竹林,才得到“最细枝”。可见诗人对友人的深情。特别是这里的“得”字和“最”字,不但表情达意,而且也看出诗人贾岛注重诗句锤炼,刻意求工的才能。看似“细枝”的竹子,有了“得”字和“最字”修饰后,诗人喜悦之情也孕育其中。接着写道:“结根石上长身迟。”“尺”即慢,缓。诗人看着这根“最细枝”想:这竹子为什么特别细呢?最后得出了“结根石上长身迟”的结论。也就是说,原来竹子的根生在石头的缝隙中,土壤不多,养分不足,所以长得很慢、很细。这里,不但突出了竹子生长的环境是很贫瘠的,是经受了严峻的考验的,而且也暗示了竹子的生命力是旺盛的。可以说,在古代诗人心中,有生命的东西就是情感的载体。
诗人接着的两句诗人写道:“莫嫌滴沥红斑少,恰是湘妃泪尽时。”“斑”即斑点。“莫嫌滴沥红斑少”中的“红斑”,事见《博物志史补》,其中记载:“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涕挥竹,尽斑。”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三十七回也说:“当日娥皇、女英(即二妃名),洒泪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称湘妃竹。”原来这枝斑竹拄杖带有如此美丽的神话传说。唐代著名诗人、道学家、民间开发澎湖第一人施肩吾在《湘竹词》云:“万古湘江竹(即湘妃竹),无穷奈怨何!年年长春笋,只是泪痕多。”唐代诗人高骈(字千里,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晚唐名将)曾写有《湘浦曲》:“虞帝南巡竞不还,二妃幽怨水云间。 当时垂泪知多少?直到如今竹且斑。” 而诗人贾岛以此作杖赠友,不是看到竹子的外在形象,而是注重了竹子的内涵——“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题画诗《竹石》)。可以说,礼轻情意重,意蕴深刻,足见诗人之用心。同时,由于用了富有深情的典故,在浓丽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接着写道:“恰是湘妃泪尽时。”“恰”即适当,或者正好。特别是诗人用了“莫嫌”与“恰是”关合,不但告诉朋友不要看这竹子上“红斑少”,竹拄杖上“斑少”是由于“湘妃泪尽”,而且告诉朋友我们之间的情谊就如“湘妃”之情一样深厚,这斑竹杖也代表了我们之间的情意。诗人的朋友梁浦秀才在此情况下,谁还能嫌弃这枝“最细枝”的斑竹杖呢?可以说,诗人贾岛的构思是如此高妙,不得不为之惊叹。
在艺术上,首先,欲扬先抑,引人思索,体会深层意蕴。其次,典故运用,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性。再次,言简意深,体现出了“近事浅语,出于天然”特点。
在上面文章中,我们学大教育专家已经为同学们带来了,学大古诗文-赠梁浦秀才斑竹拄杖原文赏析。希望你在学习诗词的时候,好好记忆我们的赏析。
热门资讯

-
高中英语重点短语600例,史上最全,必须收藏!
2021-12-09 -
关于做好2019年陕西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
2018-11-08 -
期中后,聪明的爸妈这样对待孩子的成绩!
2018-11-08 -
孩子出不出色,与母亲的性格关系太大了!(建议永久收藏)
2018-11-08 -
初二学生数学成绩下滑厉害怎么应对
2018-11-07 -
艺考丨陕西省2019高考美术类专业课统考考试纲要公布!
2018-11-06 -
院校深度 | 我国的“航空六校”
2018-11-05 -
2018年西安交通大学自主选拔笔试答卷参考
2018-11-04 -
特级数学老师提醒:孩子没有这项能力,永远学不好数学!
2018-11-01
热门问题
-
青岛高二学生去学大教育补习怎么样?
2021-09-03 -
秦皇岛高二学生英语差如何能进步?
2021-09-03 -
乌海初三化学成绩差有必要补习吗?
2021-08-13 -
兰州初中生报假期班有什么效果?
2021-06-25 -
深圳学大教育辅导班的费用贵吗?
2021-06-25 -
太原高中生从几个方面选择托管班?
2021-06-18 -
中小学辅导机构哪家比较好?
2021-06-18 -
小升初数学学习技巧有哪些?
202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