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初中古诗文舟中二首(其一)赏析及阅读答案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03-05 12:07:28


古诗词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点知识,但是很多同学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不知道如何记忆诗词的基础知识。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学大教育专家为同学们带来了,初中古诗文舟中二首(其一)赏析及阅读答案。

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①。

【注】

①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阅读练习及答案

(1)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 单调、清冷 的特点。(1分)

(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是:(2分)

答:①“抱”字是拥抱,怀抱的意思②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景象;

③表现了将士们心寄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也能表现将士们生活的艰苦。

④而用“枕”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

(3)全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3分)

答:① a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b边塞生活的艰苦c对家乡、亲人的思念② 化用典故,虚实结合,衬托,举一反三。

4、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戍边战士的赞扬和战士杀敌报国的决心。

5、简要评析一下本诗的表现手法?

答:手法是反衬和用典。用典,就是指用“折柳”一典。所谓反衬,在本诗中有两处:

①用环境的荒凉来反衬战士的杀敌报国的英勇精神。

②用战士的思乡之情来反衬战士的戍边为国的情操

6.本诗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生活?戍边战士具有怎样的精神面貌?

答:本诗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了戍边战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表现了他们积极奋发、昂扬向上的爱国激情。

7、 写出这首诗中工整对仗的两句话并揭示其含义: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这两句极写了军旅生活的紧张。

8、“折柳”在诗中有哪两重含义?

答:一是反映出乐曲的名称,

二是联想到折柳送别的习俗,让人不由得产生思亲思乡之情。

初中古诗文舟中二首(其一)赏析及阅读答案,在上面文章中我已经为同学们带来了分析整理。希望你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好好利用我们的习题。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02-8926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