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要给不太一样的孩子多些成长空间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12-15 15:31:18


有人说过: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人也是如此,在我们的身边总有一些与众不同的人,尤其是在孩童时期。对于这类人大家应该如何对待呢?下面就是学大专家为大家做出的解答:要给不太一样的孩子多些成长空间。

据媒体报道,近期,河南濮阳一所小学一年级的家长们给学校写联名信,要求班上一名同学离校,理由是这名同学“上课不专心,好做小动作,说话不着调,有时候还会做出怪异的表情”,影响了自家孩子学习。最后,这名受到排斥的同学不得不由家长暂时带回家。

翻看新闻,此类事情不只一例。2012年9月,深圳宝安区某小学19名家长,联名签署了一封反对自闭症儿童入学的签名信,原因是担心其“会伤害他人”“与小学五年级的年龄、身高不相符”等;2013年5月,杭州市一名疑似多动症的小学生也受到了同班30位家长的联名抵制。

这些事例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一个个体与周围的其他个体“不太一样”,于是受到了其他人的集体排斥。在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生态中,一个学生如果是以不那么“好”的方式和别人“不太一样”,比如不那么聪明或者看起来不那么正常,往往会遭受种种歧视,甚至失去正常学习的机会。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支持特殊教育”。但事实上,我国特殊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问题。首先,特教学校中普遍存在的盲聋合一、聋弱合一的教学模式,在学生培养、教育质量等方面都有弊端,在管理方面也缺乏系统规范的评估标准、科研制度。师资上,我国当前对特教教师没有一个系统科学的培养体系,教师队伍数量不足、专业水平不高。政府方面,特教经费补贴始终不足,相关的政策法规立法层次较低,缺少普遍性和适用性。特殊教育要想取得长足发展,要克服的困难很多。

但实际上,前文所述的几个受到排斥的孩子并不太适用当前的特殊教育方法,他们不聋、不哑、不残障,有的仅仅表现出一些学习障碍、性格障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4年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就已经提出融合教育的观念,即儿童到了一定年龄阶段,不应受到其生理、心理等差别的影响,而享有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权利。同时,教育应为儿童平等地享有教育资源提供充分、有效的条件。在我国,融合教育也正在渐进式地实现。

融合教育的实施仅有彼此的尊重和制度设计是不够的,它不仅需要形式上的共场域,更需要精神上的认同与接纳。中国传统“有教无类”“非攻兼爱”的思想,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都为融合教育提供了精神基础。校方在面对这些棘手的、“不太一样”的孩子时,除了赶走了事,除了为完成教学任务的效率而牺牲教育的公平,更应该考查一下自己在面对多元化、多样性的教育对象时,具备哪些能力。而同班的家长们也应该想一想,相对于做题考试,孩子在社会群体中遇到“不太一样”的他人时,其态度和处理能力,恐怕是基础教育中更重要的一课。

以上就是要给不太一样的孩子多些成长空间的具体内容,希望大家能够仔细阅读,在生活中和学习中帮助这些不太一样的孩子,给他们多一些关爱。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学大教育网!

相关推荐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02-8926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